2014-01-04 來源 :公益時報網??作者 : 周海山
“傳統(tǒng)的公益就是我們公益人自己玩,我們自己去扶貧做一點事情,新公益就要整合全社會的力量。特別對中國來說這個非常重要。”12月26日,友成基金會副常務理事長、國務院參事湯敏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廂中學出席聯想集團與友成基金會、陽光書屋共同打造的“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聯想平板電腦互動課堂”公益項目啟動儀式時,總結新公益模式時做出了上述表述,而這一點也正是該項目的突出特點之一。
“扶貧志愿者行動計劃——聯想平板電腦互動課堂”項目依托于平板電腦和互聯網,通過提供一套涵蓋學習應用軟件、網絡服務、趣味教學視頻等軟硬件一體的解決方案,讓學生和教師享受全新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進一步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最終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打造該項目的三方——聯想集團、友成基金會、陽光書屋在該項目中充分發(fā)揮了各自機構的優(yōu)勢,共同促成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聯想集團副總裁杜建華表示,聯想集團基于該項目將向全國6所中學捐贈共價值100萬元的平板電腦,北京有一所,兩個直轄市有一所,河北一所,甘肅有兩所,湖南還有一所,其中有貧困地區(qū)的,有像北京不是貧困地區(qū)的,學校的種類也是分了幾類。對此,杜建華強調:“這件事既是一個公益活動,也是我們來體現考驗我們這種系統(tǒng)對不同的地區(qū)類型學校的適用能力,我們得到大量的反饋,在同一個時間內得到各方面的反饋,使得我們比較容易改進。”
對于聯想集團來說,“互動課堂”項目是公益,但不僅僅是公益,也是業(yè)務。杜建華指出:“首先這件事不是一個純公益,是一個業(yè)務,要持續(xù)不說三四十年,怎么也得二十年,一個項目支撐十幾年可能還有升級的問題,大的升級的問題,這是我們業(yè)務部門,首先就像我賣一臺電腦給一個用戶,跟捐一臺電腦給一個用戶,他后續(xù)的服務是一樣的。我是把他們當做我們一個用戶來做,后面我們跟我們的合作伙伴是按照業(yè)務來運轉,我們的研發(fā)就要盯住他的應用,得到反饋和改進,我們的服務部門就要按照相關的服務程序來做。”與普通公益組織相比,這樣的運作方式更加依賴與企業(yè)的商業(yè)渠道與思維,而用商業(yè)模式來運作公益項目正是企業(yè)的優(yōu)勢。
“打造平板電腦互動課堂是聯想在教育領域的首次嘗試,未來我們還將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的公益手段,以科技推動教育。我們希望匯集各界力量,共同致力于推動中國教育發(fā)展,開辟嶄新的教育未來。”杜建華說。
聯想集團解決了硬件問題,軟件問題如何解決,尤其是在不同地區(qū)的教材不一樣,各地的師資發(fā)展也是不均衡的狀況下。對此,杜建華表示:“首先軟件聯想不是為主的,是我們的合作伙伴,這些軟件公司我了解不是一年兩年的,一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耕耘,他們很有經驗,就像聯想有20年,他們可能時間更長。”
湯敏則表示:“很多的軟件服務包括后面的服務,這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教育改革,教材改革的問題,要三位一體,政府、企業(yè)和NGO,還有和社會合作。其中后頭一部分我們就可以起很大的作用,包括軟件,包括動員各種力量進來。我們陽光書屋專門在數學、語文做很多軟件的。這是一個革命,我們剛才看到的,大家都感覺到它確實是一個可以根本性改變我們教育不公平的一種方式,這就需要各方的力量一起來投入。這些就是我們社會組織就有這個好處,我們可以把各種力量動員起來,我們來配合聯想配合教育部門把這個推動起來。”
在談到友成基金會的作用時,湯敏指出:“我們友成基金會也不是做教育的,但是我們可以把各方面的資源整合起來,我們可以動員起來,因為大家都是做公益,都是想把教育做好,我們一起來在這個平板電腦,不但需要我們,包括教育部門,這些最終的課,最終都得靠老師來開發(fā),關鍵是資源的整合。”
據悉,聯想集團和友成基金會還將共同開展主題為“平板電腦賦能教育創(chuàng)新”的系列公益項目,組織教育信息化研討會,邀請政府決策者和國內外教育信息化領域專家,共同探討適合中國的教育方式和內容;舉辦“常青義教大講堂-聯想教育創(chuàng)新大講堂”,邀請專家做客北京直播講堂,與全國500個遠程收聽點的教師進行在線互動,引領鄉(xiāng)村教師能力發(fā)展;舉辦聯想“匯眾智創(chuàng)新知”教育創(chuàng)新大賽,鼓勵教師用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