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崔子研
春節(jié)前,筆者到江西興國、寧都兩縣11所農村小學調研,主要是了解當前階段農村基礎教育的公益需求??傮w上看,當地完全小學的中心校硬件建設較前些年有了較大的改善,師資也能基本滿足需要。但在村小、教學點就普遍存在教師老化后繼乏人的狀況。尤其令人擔憂的是,由于教師編制的配比問題,音體美等特崗教師不能做到專職化專業(yè)化,既影響開課率,更影響授課質量。在村小和教學點,有的教師語文數學音樂體育都得教,除自己所學專業(yè)外,其他科都是非專業(yè)。
在同兩縣教育局研討中,他們都提出教師的全科培訓問題,即一師多科的培訓。如何做到公益介入,大家也思考了一些辦法。
公益組織募集資金同師范院校合作就近就便進行10~15天的短期入門培訓,條件允許進行一個月的基礎培訓;公益組織組織專業(yè)志愿者到鄉(xiāng)鎮(zhèn),送教上門,集中對一鄉(xiāng)一鎮(zhèn)村小教學點教師進行特崗培訓;公益組織針對農村小學的全科教師需要,建立講師隊伍,制定教育課程,動員社會資源,長期連續(xù)地開展全科教師培訓……
問題很清楚,方法也不復雜,關鍵要有資金的支撐。
現在普遍的現象是,愛心人士、企業(yè)團體,在做公益的過程中,過分重視硬件建設、重視物化的事情,總以為看得見摸得著才心里踏實,有成效感、獲得感。前些年由于物的短缺,物的需求強大,形成了以物為主的公益發(fā)展,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政府的投入,農村基礎教育已基本擺脫物的饑渴,軟性的需求已經凸顯出來。
公益關注全科教師培訓,與其說是一件事,不如說是一種公益的導向、一種公益的理念。整個社會都應意識到公益的軟硬結合,立竿見影與長期長效結合。(資深公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