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中華彩票 人人公益
//
您的位置:主頁 > 專欄 > 公益不要錯位
公益不要錯位

2018-05-22 來源 :公益時報??作者 : 崔子研

公益組織有很多難處,其中之一就是人才難。愿意做的不一定合適,有能力做的不一定久留,這不只是一個人定位的問題,更大程度上還是公益組織的定位問題。不論是人還是組織都不能錯位。
 
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家國情懷。同其他組織其他人一樣,公益組織和公益人也存在一個家國情懷問題,只是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公益的家國情懷最突出的地方就是不以逐求經(jīng)濟效益、政治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不以逐求個人的政治地位、經(jīng)濟地位為價值體現(xiàn),而是以實現(xiàn)公益的社會效益、個人的社會貢獻價值為情懷,心有家國,利于家國,齊家治國,可謂家國情懷。公益組織和公益人如果無此情懷,就屬于沒理解定位或站錯位,都需檢討和調(diào)整。
 
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兩個飯碗。第一個飯碗是自身生存的飯碗,如果公益組織和公益人自己都吃不上飯,成了弱勢群體,就談不上公益了;第二個飯碗是社會發(fā)展和自身發(fā)展的飯碗,沒有雙方面的發(fā)展,也談不上公益?,F(xiàn)在站在第一個飯碗位置的偏多,自給自足,小農(nóng)思想,忘記了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公益擔當。只有盡己所能,為社會多做事、多創(chuàng)造,有在職業(yè)基礎上的事業(yè)追求,才有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發(fā)展的源動力,才不失公益的初衷和使命。
 
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拜金”。衡量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價值標準有經(jīng)濟指標但不是唯一的指標,社會效益的最大化有經(jīng)濟指標但也不是唯一的指標。由于對公益的評價體系遠未達到科學,效益和質(zhì)量標準不明、評估不確,用經(jīng)濟指標一根指揮棒,就會誘導公益“拜金”,而不是效益和質(zhì)量至上。拿到多少錢、花了多少錢、掙了多少錢、占了多少比例等和倡導了什么、扶持了什么、填補了什么、影響了什么、促進了什么等相比,后者位置更重要。
 
公益組織和公益人的名利觀。公益界有知名組織、知名人,也有利益,但這種名利的位置應該是后天的。如果公益組織和公益人事先設定名利標準,以名利驅(qū)動,公益就做不好,因為雜念太多。不是任何組織任何人都不能追逐名利,關(guān)鍵是自身性質(zhì)。企業(yè)逐利、品牌逐名只要合法就沒問題。但公益既要“公”又要“益”,只有實現(xiàn)“公”和“益”才能提到名和利,如果逐名利在前,就實現(xiàn)不了公益,這就要求公益組織和公益人名利排在公益之后,錯位了就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