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編者按 2004年初,《公益時報》中國慈善榜在國內首次出現,不僅僅是為了拿出一張令公眾信服的榜單,更是要探尋榜單背后的企業(yè)家精神和價值觀。 2015年,中國慈善榜進入第十二個年頭。它所見證的不只是一次次捐贈數額的增長,也是國內慈善理念、公益運行機制、企業(yè)家慈善態(tài)度的日益成熟。 即日起,《公益時報》將對歷屆慈善家進行回訪,記錄他們的故事、分享慈善的理念。 “沒有奇跡,是智慧和勤勞 所致” “我是窮苦人出身的嘛,家里原來很窮,但是今天的成功,也靠著政策,改革開放的政策,也靠著這個社會對我的支持。所以說事業(yè)成功了,也不要忘記曾經幫助我的人,也不要忘記需要我們幫忙的人。”今天的黃如論,可以把成功和行善輕描淡寫地一句話概括,可是這背后卻是一個又一個人生經歷和他從中堅守的一個又一個簡單又不簡單的價值觀。 黃如論出生于福建連江一個小漁村,從小由祖母帶大,老太太信佛,多年中反復告誡他“不要騙人、害人、欺人、詐人”、“慈悲為本”。從農村走到城市,黃如論結識了很多退休的老干部,從他們那里,他學到了“臨危不懼、說到做到”。 黃如論從小就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牢記了一個最簡單質樸的道理,什么是好人?“人嘛,做人不是金錢多了就是好人,他最主要的是一種熱心、愛心,愛這個國家,愛這個社會,愛這個人民,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好人?!?/p> 那一代成長起來的人,大多經歷過貧窮、輟學、年紀不大就走向社會,黃如論剛讀到小學六年級就被迫輟學,喪失了繼續(xù)念書的機會。1986年,只身前往菲律賓淘金。“記得那時候沒有知識的我在異國他鄉(xiāng)寸步難行,因為不懂英語,進出海關面對全是英文的卡片我非常尷尬?!?/p> 1991年,他返回家鄉(xiāng),開始投資房地產業(yè)。上世紀90年代末,黃如論的世紀金源集團將重心轉向北京市場。目前世紀金源集團正在向飯店和商業(yè)領域擴張,已擁有多家五星級飯店。2008年,黃如論有兩個大動作:礦業(yè)開發(fā)和旅游地產開發(fā)。為此,黃如論采用控股收購“華僑大廈”的模式,在云南省騰沖收購一家私營采礦企業(yè),按照“世紀金源集團”的操作模式加以改組。這樣一來,“世紀金源集團”就產業(yè)規(guī)模和內在的容量而言,已經形成了房地產開發(fā)、星級大飯店、大型購物中心、金融資本運作、礦業(yè)開發(fā)和物業(yè)管理六大支柱產業(yè)。 對于世紀金源的成功,用黃如論的話來說,“沒有奇跡,是智慧和勤勞所致”。每到一地投資,集團都是一直秉承“不囤地、不圈地、不炒地”的原則,用最短時間完成開發(fā)項目,用合理的價格銷售項目。這樣的企業(yè)勢必會贏得社會大眾的信任和支持,企業(yè)品牌也隨之樹立起來。 “看到沒有書讀的孩子 我會心酸” 事業(yè)成功的同時,黃如論也開始了他的回報。“這輩子賺的錢,下一代都花不完,既然如此,那就多做點慈善吧,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秉S如論對自己的財富有清晰的規(guī)劃:總值的1/3用來做慈善。 “企業(yè)做小了是自己的,做大了就是社會的?!币淮位顒雍?,他對《公益時報》表示面對。黃如論非常平靜,正如他平常所言,金源集團發(fā)展壯大到今天這個地步,金錢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符號,再多的錢也是一樣。捐給社會,他所追求的是一種境界。 黃如論一直堅定地認為他的成長得益于父老鄉(xiāng)親的滋潤、養(yǎng)育和關愛。因此他在富裕之后,樂于回報社會,特別是樂于回報養(yǎng)育他的故土和父老鄉(xiāng)親,這種回報也是故鄉(xiāng)故土教給他的“要做一個好人”:“不能說我的捐贈一定能夠解決很大的社會問題,但我還是很高興地看到,許多受我捐助的人渡過了難關。許多孤兒的生活因此過得好一些,許多失學的兒童在我捐建的學校讀書,許多孤寡老人因為我的幫助晚年感受到了溫暖幸福,我為此感到很欣慰?!?/p> 黃如論總是記得自己在該念書的年紀,沒有很好的受教育機會,所以暗自發(fā)誓:“如果有一天我飛黃騰達,一定不能讓我的孩子沒有文化。”他也總記得,在菲律賓舉目無親時候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拔易非笊线M,人家喜歡幫我,就像一個學生肯讀書,老師就喜歡教你嘛。”發(fā)達之后,當初幫過他的人都得到了回報?!帮嬎荚矗缘聢蟮?,別人支持我1,我支持他10。不報答,那成了什么人???”因此,黃如論在樂善好施的過程中,又格外注重教育,他不希望在現在的社會當中,還有孩子上不起學?!拔也幌M⒆右驗樽x不起書而耽誤前途??吹經]有書讀的孩子我會心酸。” 正因為這種心態(tài),黃如論做慈善每次都是大手筆,至少是千萬元起步。千萬元級別的如福州會展中心、連江黃如論中學、云南省教育事業(yè)、重慶市教育事業(yè)、人大“如論講壇”等,上億元的包括江夏學院、中原藝術堂…… 2005年12月23日,以5000萬元的原始資金,黃如論注冊了自己的非公募基金會——福建江夏慈善基金會。和黃如論本人的行事風格極其類似,關于基金會的宣傳少之又少,據基金會中心網數據顯示,2014年福建江夏慈善基金會公益支出約為414萬元,為“中國最慷慨的10大個人背景基金會”之一。 人生的三個幸福 黃如論的事業(yè)與云南有著不解淵源,云南是他的福地,但同時他也看到捐錢也許并不能根本改變一個地區(qū)的面貌,取之于民就要還之于民,黃如論這樣想。 接著黃如論向云南省捐贈總數超過1.8億元的款項,用于幫助部分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貧困大學生、貧困老人,以及扶持當地農民發(fā)展經濟、脫貧致富。除了“助教”和“敬老”外,還包括一個他稱之為“用科學發(fā)展觀來扶貧”的項目——扶持云南臨滄市的云縣和臨翔區(qū)兩地開荒綠化、種果創(chuàng)收,建設2萬畝高標準、高水平的核桃基地,養(yǎng)殖2000頭優(yōu)質奶牛,“用荒山種核桃既可以綠化也可以創(chuàng)收,奶牛產牛奶,牛糞還可以當肥料,制成沼氣解決用電。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yè)鏈,初步計算可以解決當地1.2萬多人的就業(yè)生計問題?!?/p> 究竟捐了多少,黃如論自己也只能說出個概數“大概60億吧”。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個人及企業(yè)捐出總額超過2.3億的善款,但卻不愿意去央視舉牌,黃如論始終不想太張揚,他說:“在我困難的時候,我得到過別人的無私幫助,所以我知道困境中伸出一雙援手意味著什么?!?/p> 近幾年,黃如論的職務中,有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福建江夏慈善基金會會長,同時也兼任多個慈善組織的顧問,他很開心在慈善領域有個“一官半職”。“應該說慈善是對教養(yǎng)的提升,真正的慈善家也不是說應該捐多少錢多少錢,只要每一個人都有愛心,都有去幫助人的舉動,他都算慈善家。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慈善的工作是各種各樣的,但都體現你的愛心。” 黃如論認為人生的幸福有三個方面:第一,擁有完美自我,獲得事業(yè)成功;第二,與社會、與他人和諧共處;第三,擁有幸福的家庭?!叭嘶钜皇?,誰都渴望有成功的事業(yè)、健康的身體和幸福的家庭,經過努力,這些都可以擁有。但時光的流逝卻是人類無法抗衡的,所以我認為,人生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在于道德的長度和良知的寬度,在于為他人和社會奉獻了什么,有了這些有品質的思想,才能成就真正有品質的人生。”黃如論說。 他自言以后不會留給后代很多家產,大部分會捐給社會,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在自己老的時候,能走到那些捐建的學校去看看,“這是個不會磨滅的紀念?!?/p> (慈善榜辦公室) 人物檔案 黃如論被人所稱道,并不是僅僅因為他的財富。世紀金源董事局主席的他,既是地產大亨也是慈善紳士,連續(xù)十次榮登“中國慈善榜”前十名,三度榮獲“中國首善”稱號,最近的一次是第十屆(2013)中國慈善榜。過去數十年間,他的總捐款數將近6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