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封面報道
   第10版:封面報道
   第11版:專題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粉絲公益:當狂熱被馴服
陳礪志:歡迎和鼓勵與公益有關的作秀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封面報道

第10版
封面報道

第11版
專題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6年07月2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粉絲公益:當狂熱被馴服

    2016年7月12日,15名玉米愛心基金的志愿者參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為抗洪發(fā)起的“天使之旅”行動,協助分裝救援物品。

    中國綠化基金會給王俊凱與王源頒發(fā)的捐贈證書

    2008年,中國慈善榜頒獎典禮上揭曉了國內第一份明星慈善排行榜,張國立與鄧婕夫婦、濮存昕、黃奕、田亮等人當選該年度“十大慈善明星”。自此,明星慈善不再僅僅是小眾圈層中的一種愛心行為,而是借助慈善榜的平臺,讓每一位熱衷于慈善事業(yè)的明星成為公眾生活的楷模。

    時至今日,現在這份榜單每年的上榜人數已不可同日而語,明星在公益方面的“比拼”也很下功夫。與此同時,公益不僅成為經紀公司包裝明星的一個活躍的舞臺,也使得一個更加龐大也更加富有力量的公益群體走上社會的前臺,這就是明星的粉絲們。

    小鮮肉們的“公益粉”

    最近,TFBoys成員王俊凱和王源的粉絲們就搞了件大事。二人的粉絲通過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向重慶市彭水縣捐建一所小學,命名為“凱源希望小學”。有粉絲在中國青基會微博下動情評論:“這可能是我們平凡人生里,做過的最不平凡的事?!倍唤M合中易烊千璽的粉絲在為偶像做公益上也不示弱。今年6月,粉絲團“易烊千璽V公益”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合作,成立了千度暖烊公益基金,捐出“幸福家園——千璽林生態(tài)扶貧公益行動”中募集的52萬元善款。除了TFBoys,張藝興、韓東君、吳亦凡、許魏洲、王凱等等一眾年輕偶像的粉絲團、后援團們,在公益應援上可謂你追我趕。

    粉絲們?yōu)槭裁磿M團以偶像的名義捐贈?這還要從花式追星說起,以及不得不提的韓國粉絲應援文化的影響。這里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一下:應援方式包括給偶像、偶像的團隊、偶像活動中的工作人員送日常用品、送吃穿、送奢侈品、買廣告,應援時機包括偶像拍片探班、偶像生日、組合出道日等各種紀念日、專輯發(fā)布日、影視作品上映日、演唱會當天……粉絲應援行為可謂創(chuàng)意百出,或奢侈到送房子,或新奇地把偶像照片送上太空。而現在最時尚的應援行動,是為偶像做慈善。

    粉絲應援曾被稱為是“貢品文化”,而公益應援更多地是為偶像贏得好感,也有和粉絲同好們一起做慈善的自豪。最開始,粉絲們將送到演唱會的花籃,改成了米花籃/米花環(huán),即送大米,然后捐贈出去。后來衍生出了芒果花環(huán)、雞蛋花環(huán)、蜂窩煤花環(huán)等,活動結束后都捐給有需要的人。再后來又增加了送動物糧食、捐款等等。

    粉絲公益應援現象在國內潛移默化,也還是從小鮮肉們開始,并且已經做得非常有聲有色。比如,EXO組合中國成員張藝興的粉絲們在2013年設立了張藝興粉絲公益基金,操作了諸如“益心書屋”、“藝興體育教室”等多個面向青少年的公益項目。今年5月,有王凱的粉絲分別以王凱出演過的角色“明誠”、“靖王蕭景琰”、“方孟韋”的名義,給四川鄉(xiāng)村捐修公路。而在專門用于偶像經紀公司和粉絲之間的手機APP中,也不乏許多公益性質的應援項目。

    狂熱釋放的良性通道

    事實上,從更早開始,在經紀公司的策劃之下,不少明星就開始想辦法把粉絲對于自己的狂熱轉化成公益的力量。在此影響下,粉絲們利用公益的方式幫助自己偶像提升形象的做法也是早有為之。

    作為中國第一個平民偶像的代表,李宇春一度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她每一次公眾活動幾乎都被瘋狂而數量龐大的粉絲們包圍。2005年,李宇春初登“超女”寶座,第二年,她的龐大粉絲團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下設立了我國第一個由歌迷捐設和命名的專項基金——“玉米愛心基金”,比現在很多知名的基金成立都要早,也成為國內粉絲公益的標桿。10年以來,這個基金以及其背后龐大的粉絲群體著力于關注社會、關注弱勢群體,力求實現他們所追求的“有愛就有希望,有希望就不要放棄”這個理想。

    幾年前,《公益時報》也曾關注過韓庚粉絲群體的公益舉動。在百度貼吧上,韓庚的粉絲團“庚飯”們不定期地發(fā)出各種公益活動的招募帖,捐錢捐物并組織志愿者團隊親自送往貧困地區(qū)的學校、醫(yī)院;售賣粉絲們自制的臺歷、明信片等紀念品,獲得的款項全部捐贈給需要救助的人群。這些公益活動會通過粉絲團的論壇、QQ群以及微博等媒介召集并傳播,而活動本身也大多會和當地慈善機構、學校、青少年協會等組織合作,確保粉絲們的愛心可以切實落地到有需求的人群當中。

    每一項慈善活動完成之后,組織者和參與者通常會通過圖片和視頻的方式總結回顧整個過程,這既使得他們的公益行為在廣大“庚飯”中被迅速傳播開,也利用社交媒體和應用的便捷性能,實現了公益活動的透明與公開。

    不管出發(fā)點為何,這些行動對公益的推動是不可否認的。當狂熱被馴服,粉絲效應開始逐漸產生真正的社會效益。

    ■ 本報記者 王會賢 高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