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聚焦兩會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年檢
   第11版:年檢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公益第一訪談
慈善理念的契合會決定項目的成敗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聚焦兩會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年檢

第11版
年檢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公益第一訪談

新聞內(nèi)容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主席陳禹嘉:
慈善理念的契合會決定項目的成敗

    陳禹嘉與孩子們一起快樂閱讀

    “慈善理念的契合會決定項目的成敗?!?/p>

    “理事會并不是一個蓋章過程?!?/p>

    “成立家族慈善基金的好處是,我們比其他機構投資者或者捐贈者能承擔更大的風險,可嘗試創(chuàng)新的概念,以促成改變?!?/p>

    “盡職調(diào)查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工作的第一步。”

    “基金會認識到以下三大原則是非常重要的:投入時間;建立自身專業(yè)領域;與能推動事業(yè)的伙伴進行合作。”

    “即使在慈善之路上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也要保持著自己的初心,充滿耐心,才能確保以項目長期發(fā)展的目標來解決問題?!?/p>

    這些關于公益慈善的金句來自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主席陳禹嘉。作為家族企業(yè)華亨集團的第三代繼承人,為了延續(xù)父親陳一心樂善好施的精神,2003年,陳禹嘉和家族一起創(chuàng)辦了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

    作為一家撥款和運作混合的香港家族基金會,其資助地區(qū)包括中國內(nèi)地、香港和非洲,涉及項目已超過100個。

    除此以外,陳禹嘉還創(chuàng)立了為盧旺達全國人民提供矯正視力服務的公益組織VisionforaNation(VFAN)。沿用VFAN的經(jīng)驗,創(chuàng)立了國際項目Clearly,旨在于2035前讓全球視力問題人群得到矯正視力的服務。

    慈善理念的契合會決定

    項目的成敗

    《公益時報》:您和家族為什么要成立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

    陳禹嘉:我們于2003年成立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目的是延續(xù)先父陳一心樂善好施的精神。父親對慈善工作的堅持對我的影響很大。他不但慷慨地付出大量金錢,還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建立其專業(yè)領域,確保這些慈善工作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讓受惠對象得益。

    《公益時報》:您父親的慈善經(jīng)歷對家族基金會的發(fā)展有哪些影響?

    陳禹嘉:上世紀80年代,我的父親重新回到故鄉(xiāng)。看到當時無論在基礎建設,還是在教育、醫(yī)療等方面還落后的啟東,父親決心不僅給予資金支持,還決定投入自己的時間和經(jīng)驗,為的是能夠深入理解當?shù)氐恼嬲枨?,做出正確的應對及捐助。

    初期在啟東捐助的基礎設施硬件及教育項目,基金會都看重項目的持續(xù)性以及是否真正得服務到人們。現(xiàn)在基金更加聚焦對“軟件”的開發(fā),致力于通過教育培訓對人們的理念和行為作出改變。

    啟東的經(jīng)驗,讓我們反思,也讓我們明白:慈善理念的契合會決定項目的成敗。如果慈善理念不同,則有較大的期望差異,這對后續(xù)項目執(zhí)行及管理都會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

    另外,即使在慈善之路上遭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也要保持初心,充滿耐心,才能確保以項目長期發(fā)展的目標來解決問題。

    家族與非家族成員

    理事集體決議

    《公益時報》:您怎樣看待您在基金會中的角色?

    陳禹嘉:基金會設有獨立的執(zhí)行總監(jiān),執(zhí)行總監(jiān)須向由三位家族成員和四位非家族成員組成的理事會報告。每位理事都有相同的投票權。自2017年起,我擔任了基金會的主席。而在2017年之前,我與一位非家族成員的理事一起擔任聯(lián)席主席。

    基金會按照當初建立架構和工作方式時的協(xié)議,每年從陳氏家族獲得一筆資助。只要所提出的項目或計劃符合我們的條件和審批程序,并獲理事會支持,便會獲得資助。

    《公益時報》:如何既保證家族慈善的傳承、家族的影響力,又使基金會具有相對獨立性?

    陳禹嘉:我們把慈善工作集中在具體領域上,主要是兒童閱讀。我們的特色,是保持開放態(tài)度,并經(jīng)常邀請同行的專家進行圓桌會議,分享大家的做法。

    所有的家族成員理事與非家族成員理事都需要共同遵循基金會治理的指導手冊,這本手冊列明了基金會管理結構,理事們的職責,基金會運作流程及NGO的項目審批標準。基金會遵循集體決議原則,每名理事都只有一票投票權,且投票獨立。申請的資助項目與理事會成員有官方聯(lián)系,該名理事可以參與項目審批討論,但不能參與投票。

    《公益時報》:基金會理事會和執(zhí)行層的責任權利是如何劃分的?

    陳禹嘉:對資助項目,執(zhí)行層在遞交申請書到理事會階段前,要做到盡職調(diào)查,根據(jù)基金會審批的標準,詳細了解機構與項目設計及目標,并提供審批建議。執(zhí)行層由于比較了解特定領域的需求和挑戰(zhàn),對戰(zhàn)略規(guī)劃以及策略也會提出方向。

    基金會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重要決議以及項目申請都由理事們集體討論決議。理事成員也會參與到盡職調(diào)查中,如果項目申請?zhí)峤坏嚼硎聲徸h,不僅有來自執(zhí)行層員工的支持,也需要得到理事會成員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如此嚴謹?shù)那闆r下,在理事會上,仍然有一定數(shù)量的申請或是被拒絕,或是要求進一步重新評估,所以理事會并不是一個蓋章過程。家庭理事會成員鼓勵和培養(yǎng)在尊重所有觀點的情況下的集體決策文化。

    《公益時報》:決定基金會策略方向時有沒有分歧,如何達成共識呢?

    陳禹嘉:無論何種分歧,最終都需要圍繞基金會的使命及愿景去討論,這是基金會發(fā)展的方向標。同時,對不同觀點和文化予以尊重和開放接納的態(tài)度能夠為所有人提供更大的啟發(fā),并提高決策的正確性。

    另外,基金會一直在積極尋找且鼓勵合作伙伴去嘗試充滿創(chuàng)新的項目,雖然這樣的項目存在風險及可能導致失敗的結果,但基金會一直秉承對比風險,如果能夠有系統(tǒng)的改變,滿足服務人群的需求,那么風險就值得一試。對這些價值觀的共識,使理事們在制定策略方向時,有一些共同的原則和想法。

    家族基金可承擔更大風險

    可嘗試創(chuàng)新概念

    《公益時報》:家族基金會的優(yōu)勢有哪些?這些優(yōu)勢在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中是怎樣體現(xiàn)的?

    陳禹嘉:成立家族慈善基金的好處是,我們比其他機構投資者或者捐贈者能承擔更大的風險,可嘗試創(chuàng)新的概念,以促成改變。

    例如,十多年前我們在中國合肥建立了石頭湯悅讀校園聯(lián)盟,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超過26所學校使用我們的圖書館模式。要注意的是,我們不是建立學校,我們?yōu)槟抢飵サ恼滟F資產(chǎn)是活動計劃和我們的“軟件”,而不是建筑物或其他“硬件”。

    《公益時報》:石頭湯悅讀校園聯(lián)盟有哪些創(chuàng)新,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陳禹嘉:基金會自2007年開始,與合肥學校合作,并于2012年與當?shù)?所學校共同發(fā)起成立石頭湯悅讀校園聯(lián)盟,共同倡議建立“圖書館中的學?!保茝V快樂的校園閱讀文化。

    建立這種閱讀文化,需要學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館藏,并且讓書籍隨手可得。同時學校要將閱讀列為學校重要的工作規(guī)劃,保障學生自由自主的閱讀時間。想成功建立閱讀文化,不僅需要受到學生歡迎,老師和家長也需接受這樣的目標并且進行鼓勵。

    2004年,當基金會確定以兒童閱讀作為項目的重點,基金會收到不少反饋,告知這種閱讀理念在當時以考取高分作為目標的學校體系中,根本無法實行,但基金會堅信,在許多學術研究的支持下,閱讀是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因此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理念一致的學校、教育局或者NGO合作伙伴,推行閱讀項目。

    很幸運,基金會能夠在合肥找到幾位志同道合的校長,在當?shù)丨h(huán)境和條件限制下一起開始實施“快樂閱讀”計劃。另外,基金會還聘請專業(yè)顧問,不斷對項目進行反思總結。

    目前聯(lián)盟內(nèi)共有26所學校,覆蓋近5萬名學生,3,000名教師,900名家長參與圖書館志愿者工作。2015年,聯(lián)盟的望湖小學分別獲得“最美校園書屋”以及“全國最美基層圖書館”稱號。

    《公益時報》:在從事慈善工作的同時,您還是家族企業(yè)華亨集團的第三代繼承人,您如何看待商業(yè)和公益慈善之間的關系?

    陳禹嘉:我相信商業(yè)和慈善工作是可以并存的。我把商業(yè)的概念運用到慈善工作,以幫助我資助支持公益項目。在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里,基金會團隊和理事會在評估項目時采用嚴格的盡職審查。盡職調(diào)查永遠是最重要的,也是工作的第一步。我們還設有主要續(xù)效指標,獲資助的單位能清楚了解交付成果。

    《公益時報》:基金會的盡職審查是如何做的,與商業(yè)的盡職審查有何異同?

    陳禹嘉:當基金會執(zhí)行團隊收到項目申請意向書,會首先看是否符合基金會資助的范圍以及項目理念。如果符合,基金會將邀請機構填寫項目申請書,里面的問題需要機構詳細闡述,包括:項目的設計,項目的管理,資助結束后如何繼續(xù)延續(xù)項目影響等。概括來說,問題涵蓋三個方面:項目的有效性,資源管理,以及機構的領導和治理。

    基金會執(zhí)行團隊不僅在項目層面與機構進行交流,同時也需要了解機構的運作。如果有機會,在項目審批前,執(zhí)行團隊會去機構項目點,考察機構運作項目的方法。

    項目申請如需提交到理事會審核該申請書至少需要1名理事審閱,他將成為在理事會上該提案發(fā)起人。另外,我們也要求機構填寫之前的資助方聯(lián)系方式,以便我們能夠了解其他資助方對此機構的想法。

    《公益時報》:您覺得還有哪些商業(yè)概念是應該用在公益上的,為什么?

    陳禹嘉:如果希望生意長期保持成功,必須在特定業(yè)務領域培養(yǎng)深層的領域?qū)I(yè)知識,以建立成功的商業(yè)模式。這一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可以保證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更好地了解風險并做出決策。在陳一心家族慈善基金,我們將這一洞見轉(zhuǎn)化為慈善事業(yè)的實踐。通過集中力量發(fā)展特定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并努力成為該行業(yè)的“知識庫”。

    《公益時報》:商業(yè)和公益都是需要考慮收益,您怎么看待這一點?

    陳禹嘉:我們家族把慈善工作視為整體投資組合的重要延伸。受到杰德·愛默生有關“混合價值投資”概念的啟發(fā),我們不以傳統(tǒng)嚴格的財政收益標準來計算回報,而是把為社會帶來的影響計算在回報之內(nèi)。

    我們的資助就相應社會問題的規(guī)模來說仍然很小,但我們的目的在于測試和展示一些可行的方案,拋磚引玉,希望能引來更大的回響,讓更多人受惠。

    《公益時報》:您未來在公益慈善領域的規(guī)劃是什么?您打算怎樣傳承給下一代?

    陳禹嘉:共同的慈善目標把我們家族成員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我們希望為下一代建立一個榜樣,讓他們了解到“所得的越多,責任也越重”,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慈善活動?;饡J識到以下三大原則是非常重要的:投入時間;建立自身專業(yè)領域;與能推動事業(yè)的伙伴進行合作。

    ■ 本報記者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