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特別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專題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馬拉松志愿者遞國旗致選手失冠引質(zhì)疑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特別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專題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社會創(chuàng)新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18年11月20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馬拉松志愿者遞國旗致選手失冠引質(zhì)疑
專家:這種行為太低級

    被干擾的遠動員何引麗在微博上作出回應(網(wǎng)絡配圖)

    11月18日,“奔跑中國”系列賽——2018蘇州(太湖)馬拉松在細雨中開跑,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0000名選手參賽。

    在女子選手最后的沖刺時刻,爭議的一幕出現(xiàn)——比賽還剩下不到一公里左右,參賽者何引麗與一名非洲選手向冠軍發(fā)起沖擊,二人幾乎拼盡全力,互不相讓。此時,有志愿者在賽道旁遞給何引麗一面國旗,但未成功。其后,又有一名人員沖入賽道向其遞送國旗,根據(jù)央視直播畫面顯示,此時何引麗拿到國旗后節(jié)奏有些被打亂,帶著國旗跑了幾步后,國旗掉在地上,而緊隨其后的非洲選手立刻超過了她,直至終點沖線并最終獲得冠軍。

    原本還有機會獲勝的何引麗遺憾失冠。由于整個過程通過直播播出,引發(fā)大面積公眾討論。

    19日,蘇州(太湖)馬拉松組委會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已經(jīng)注意到此次事情的網(wǎng)絡輿情,該事件主管單位已介入調(diào)查,目前尚未有官方聲明公布。

    北京博能志愿基金會理事長、北京惠澤人公益發(fā)展中心創(chuàng)始人翟雁表示:“志愿者進入馬拉松賽場送國旗,這顯然太LOW(低級),沒有相關常識?!?/p>

    比賽中志愿者能否進入賽場?

    在一場正式馬拉松比賽過程中,志愿者能否進入賽場成為公眾討論焦點,時常我們也看見一些人員在賽道中運送補給的事件。

    作為志愿者服務的“老兵”,有著2008北京奧運志愿者服務經(jīng)驗的北京博能志愿基金會理事長、北京惠澤人公益發(fā)展中心創(chuàng)始人翟雁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規(guī)則,馬拉松比賽允許運送補給,賽道只允許裁判員和運動員進入,志愿者及其他人員禁止進入賽道,只能在賽道兩側給運動員傳遞補給,志愿者更應攔著觀眾,協(xié)助現(xiàn)場安保人員維持秩序?!?/p>

    有評論認為,第一名志愿者在賽道內(nèi)傳遞國旗未果,第二名志愿者直接沖入賽道傳遞的行為,顯然違背了馬拉松比賽的國際規(guī)則。

    翟雁表示:“馬拉松比賽進行中,志愿者直接進入場內(nèi)送國旗,這顯然太LOW(低級),沒有相關常識?!?/p>

    此次事件責任在誰?

    但翟雁認為,這起事件責任在主辦方,志愿者無責。主辦方應履行培訓、管理、告知、風控等行為,這顯然屬于主辦方的管理責任。而在正常比賽中,有兩次遞送國旗的行為,如果首次不是主辦方行為,其后又再次出現(xiàn)該行為并影響比賽,如果是主辦方自行為之,這個責任將比管理責任會更大,屬于明知故犯。

    翟雁表示,第一,主辦方疏于培訓管理,使得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沖入賽場內(nèi),應該被批評教育;第二,如果是志愿者自行行為,情節(jié)嚴重者應該終止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并列入黑名單。

    參賽者有無權利申訴?

    19日,蘇州(太湖)馬拉松組委會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已經(jīng)注意到此次事情的網(wǎng)絡輿情,該事件正在調(diào)查中,目前尚未有官方聲明公布?!疤K州這邊的主管單位已經(jīng)介入,等有正式公告時,我們會在官方的微博和微信上對外公布?!?/p>

    如果事后調(diào)查,運動員確實是因志愿者國旗傳遞國旗導致耽誤比賽,那么運動員能否申訴嗎?

    翟雁認為,如果事后證實是志愿者行為影響運動員比賽成績,運動員又有權利申訴,并要求主辦方承擔相應責任。首先,主辦方對賽事有著基本的管理責任。馬拉松志愿者管理是非常標準的,是一場系統(tǒng)工程。主辦方能夠舉辦賽事,證明其具有志愿者管理的能力。第二,經(jīng)濟責任。運動員因比賽結果在經(jīng)濟和名譽上遭受損失,可以向主委會申訴,要求補償。第三,如果志愿者是明知故犯,參賽者可以追加當事人的民事責任;如果志愿者是被動為之,那么所有責任歸咎于主辦方,運動員追加志愿者,志愿者可以追加主辦方。

    志愿者應如何管理?

    如今大型運動賽事越來越多,志愿者需求也持續(xù)看漲,如何做好志愿服務管理,翟雁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第一,按照《志愿服務管理條例》規(guī)定,應查看主辦方資質(zhì),有無志愿者使用資格。使用志愿者無論是在崗位開發(fā)、招募、信息對稱、培訓、簽約屬于中,屬于重大活動中應該有著正規(guī)的管理規(guī)范。第二,應按照專業(yè)化志愿者管理規(guī)程,將大型賽事等社會活動做出定義,賽事性質(zhì)是否符合志愿者使用規(guī)定,并不會所有的活動都能使用志愿者。第三,了解志愿者的崗位適配性很重要。志愿者崗位的定義、職責、需求需要適配,志愿者服務過程中監(jiān)測、評估、督導、支持、保障都需要適配,志愿者在接觸志愿工作后,大多會是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和情境下展開,知識、常識方面都不太具備,所以崗位適配性是給志愿者知識的同時再給一些保障。

    翟雁認為,馬拉松百米沖刺最重要,這100米選用志愿者和初期賽段的志愿者肯定不一樣。大型賽事的志愿者究竟為誰服務?馬拉松比賽究竟是要服務怎樣的社會文化?這是每一個志愿者使用機構都應該思考。而公共產(chǎn)品的培育,政府也有著首要責任,應該提供相關配套政策。

    翟雁強調(diào),志愿者并不是萬能的,也并非所有崗位都適合用志愿者。像安全檢查等要求度比較高的崗位,就必須得用全職人員,應該花錢聘用專業(yè)人員來確保大型活動的保障進行。崗位開發(fā)是否具有專業(yè)性,是否用了合適的人,這都是一個問題。

    2017年12月1日,國務院發(fā)布《中國志愿服務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志愿服務的基本原則、管理體制、權益保障、促進措施等作了全面規(guī)定,如今《條例》實施即將一周年。

    “有多少使用志愿者的組織知道這個《條例》?有多少人能夠按照這個《條例》去做?”翟雁追問道。

    ■ 本報記者 張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