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數(shù)字
   第03版:新聞
   第04版:新聞
   第05版:新聞
   第06版:新聞
   第07版:新聞
   第08版:封面報道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新聞
   第12版:新聞
   第13版:專題
   第14版:專題
   第15版:益言堂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服務為人類發(fā)展作出貢獻的人
武漢學院首批2863名學生畢業(yè)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數(shù)字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新聞

第05版
新聞

第06版
新聞

第07版
新聞

第08版
封面報道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新聞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專題

第14版
專題

第15版
益言堂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容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武漢學院首批2863名學生畢業(yè)
陳一丹寄語:人生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 本報記者 張明敏

    6月17日,武漢學院為2019屆畢業(yè)生舉行畢業(yè)典禮。這是武漢學院自2015年轉設為獨立民辦高校以來,培養(yǎng)的第一批畢業(yè)生。

    武漢學院創(chuàng)辦人、騰訊主要創(chuàng)始人陳一丹在畢業(yè)典禮上致辭:“不如多問自己能為這個時代貢獻什么。把一滴水融入大江大河,和時代一起成長。人生是漫長旅程,方向比速度更重要?!?/p>

    當天,2863名畢業(yè)生與陳一丹、全體校董及教師、校藝術團等3000余人合唱《歌唱祖國》,為共和國70年華誕獻禮,表達愛國熱情。此外,武漢學院與香港外展訓練學校戰(zhàn)略合作簽約等一系列重要活動也在校園內陸續(xù)舉行。

    “辦學不取回報”

    寫入辦學資質證書

    作為創(chuàng)辦人,陳一丹分兩期捐贈20億元人民幣舉辦武漢學院,并堅持“辦學不取回報”的原則,開啟了國內非營利性民辦大學的先河。2015年,經教育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校。

    武漢學院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現(xiàn)任校長為李忠云教授。

    李忠云在接受《公益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9年,陳一丹注資學校以后,一是在辦學章程里提出實行民辦公益辦學不求任何回報,將民辦公益辦學寫入批準辦學證書,公開披露相關信息,開啟民辦公益辦學先河。

    目前,國家對于民辦大學沒有撥款,政策制定也較為有限,這與公辦大學相比有著差別。比如,一些民辦大學有些科研項目還未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不能申請,這些都是政策上的障礙。中國的民辦教育起步較晚,只有十多年歷史,民辦教育被看作是公辦教育的一個有益補充,現(xiàn)在這種情況正在有所改變。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把民辦大學作為大學教育的組成部分,在發(fā)展中進步,但這個進步空間還很大,學校發(fā)展也需要更多資金支持,對招生對象收取學費也是支持學校發(fā)展的有益途徑,對于收費標準嚴格按照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批準進行。

    “我們提倡國際化,學校出資把優(yōu)秀學生送出國進行訪學、游學或者培訓不求回報,這些錢將全部用于學校建設和教學培養(yǎng)?!崩钪以票硎尽?/p>

    依靠社會力量發(fā)展

    期待自我造血

    自2009年起,陳一丹先后捐贈20億元創(chuàng)辦武漢學院,并堅持“辦學不取回報”的原則,開啟了國內非營利性民辦大學的先河。

    2016年12月,“湖北一丹大學教育發(fā)展基金會”完成首輪共建基金募集,該基金專項致力于支持武漢學院的持續(xù)建設和發(fā)展。其中包括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騰訊主要創(chuàng)始人張志東、騰訊早期創(chuàng)始團隊成員吳宵光,以及其他熱心企業(yè)家和校董會成員的捐贈。這也是中國民辦高校首次以共建基金形式完成捐贈募集。

    李忠云表示:“校園建成后為支持學校發(fā)展,要進行配套設施建設。陳一丹先生首次在中國民辦大學創(chuàng)立基金會,就是要號召更多的專家、企業(yè)家為基金捐贈,學校將在教學樓、報告廳給與冠名回饋。通過良性循環(huán)是可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但要從高速發(fā)展向高水平發(fā)展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辦學經費支撐?!?/p>

    “所謂良性循環(huán)是指收取學費不求回報,全部用于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條件建設。目前,這部分經費有保障。但要上層次、高水平,辦受人尊敬的民辦大學,辦一流大學培養(yǎng)一流人才,為教育事業(yè)做出更大貢獻,這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共建基金的成立也是這個目的。”李忠云說。

    據了解,該學院馬化騰教學樓就因馬化騰捐資1億元得名。

    社會共建新力量

    劉熾平報告廳揭牌

    在此次武漢學院2019年畢業(yè)典禮之際,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個人捐資建設學術報告廳,為進一步改善學校公益辦學條件、促進人文知識傳播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保障。17日,武漢學院為劉熾平報告廳舉行了冠名儀式。

    同時,為表彰劉熾平對武漢學院和民辦大學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作出的貢獻,武漢學院校長李忠云當天為劉熾平頒發(fā)寶藍勛章,表達武漢學院的嘉獎與感謝。

    當天,武漢學院還為校內碧波蕩漾的明德湖舉行了石刻揭幕儀式。石刻上“明德湖”三個蒼勁古樸的大字由去年業(yè)已仙逝的國學宗師饒宗頤老先生親筆所書。饒老生前非常關注武漢學院的建設和發(fā)展,曾專門將個人藏書贈予學校。隨著明德湖石刻揭幕,武漢學院的土地上又增添了一分文化古韻。

    此外,在全新揭幕的劉熾平報告廳內,武漢學院與香港外展訓練學校(OBHK)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在全人發(fā)展素質教育方面開展深入交流,繼續(xù)推進OB訓練營、學生就業(yè)等方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