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本報記者 皮磊 近日,一段志愿者和冰墩墩“斗舞”的視頻火爆全網(wǎng),引發(fā)超千萬人次圍觀。視頻中,一名志愿者學“冰墩墩”跳舞,而“冰墩墩”本墩也毫不示弱,跳起舞來非常靈活,讓網(wǎng)友直呼“太可愛了”“沒想到胖墩墩也這么靈活”…… 據(jù)媒體報道,視頻中和“冰墩墩”一起跳舞的女生叫徐天然,她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賽事服務志愿者,來自北京化工大學。徐天然說,這個舞蹈并不是提前設計好的節(jié)目,因為當天賽場的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為了讓觀眾動起來暖和一下,她臨時想出了這個主意?!拔璧敢矝]有編排過,我是跟著‘冰墩墩’現(xiàn)學的。” 徐天然是眾多服務于北京冬奧會的青年志愿者之一。正是他們的辛勤付出,保證了賽事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 事實上,除了這些“曝光率”相對較高的志愿者,還有很多志愿者堅守在幕后,但他們的工作也十分重要。 來自河北師范大學的張小寧是張家口頒獎廣場物資組志愿者,她和其他幾名志愿者一起負責獲獎運動員的證書打印工作。根據(jù)奧運會慣例,除向前三名運動員授予金、銀、銅牌外,還會向前八名運動員頒發(fā)獲獎證書。 這看似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也充滿挑戰(zhàn)。時間緊、任務重,“零失誤”完成證書打印,特別考驗一個人的細心程度和團隊的配合。為此,在冬奧會開幕前的半個月里,負責證書打印的六人團隊以上一屆冬奧會比賽結果為根據(jù),完成了全部賽程的證書打印演練,磨合工作流程,確保團隊之間能配合默契,從容應對突發(fā)情況。 徐天然和張小寧是北京冬奧會近1.9萬名賽會志愿者的一個縮影。而除了賽會志愿者,北京冬奧會還有眾多的城市志愿者。 據(jù)2022北京新聞中心日前召開的城市志愿服務專場新聞發(fā)布會透露,目前北京市758個城市志愿服務站點已全部“開門迎客”,持續(xù)服務至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結束,累計上崗志愿者人數(shù)將達20萬人次。 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指揮部執(zhí)行指揮、北京團市委書記李軍會介紹說,本次冬奧會延續(xù)了2008年夏奧會城市站點“藍立方”的成功經驗,重點聚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五區(qū)四線三周邊”,發(fā)布城市志愿服務站點758個。 其中,冬奧會場館周邊服務站點16個,城市志愿服務站149個,冬奧冰雪運動場所9個,重點社區(qū)(村)507個,溫馨家園及助殘機構39個、公交地鐵場站37個,此外還包括2022北京新聞中心。賽后將根據(jù)城市的功能規(guī)劃、市民需要和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需要,適當保留一些城市志愿服務站點。 與2008年奧運會的“藍立方”相比,冬奧城市志愿服務站點進行了不少優(yōu)化和提升: 一是設計更加時尚。城市志愿者指揮部邀請北京印刷學院的專業(yè)設計團隊設計了“同心筑夢”城市志愿者標識,讓城市志愿服務站點更加醒目。 二是站點功能更加優(yōu)化。758個城市志愿服務站點將面向廣大志愿者和普通市民的需要,提供信息服務、咨詢、手機充電、站點取暖等服務。 三是站點設置更加科學。一方面對接場館的賽會志愿者,保障城市志愿者和賽會志愿者“空間上有距離,但服務不斷線”;同時服務城市的運行,包括冬奧會期間北京市為冬奧會冬殘奧會舉辦提供的高效順暢的城市服務。 據(jù)李軍會介紹,這些城市志愿者中,既有從事志愿服務20多年的七八十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也有青春洋溢的青少年;既有“雙奧”志愿者,也有全家齊上陣的“志愿家庭”。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形勢下,北京冬奧會城市志愿者指揮部周密策劃了城市志愿者的工作。 線下,城市志愿者開展人員引導、信息咨詢、語言服務、文明宣傳、應急救助、文化傳播、環(huán)境保障、共建平安、助殘服務共九大類志愿服務。線上,在“普及”“宣傳”“動員”三個方面下功夫。如,在普及冰雪運動方面,舉辦“我是冬奧體驗官”等主題活動,重點在青少年群體普及奧運知識,帶動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在宣傳動員方面,舉辦城市志愿者全面上崗等線上活動,通過視頻連麥、站點打卡等形式,宣傳城市志愿者上崗服務,話題參與量突破1500萬。 此外,根據(jù)各自實際情況,北京市各區(qū)也開展了各具特色的冬奧志愿服務活動。 如,由“新鳥巢一代”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以公益機構為主組建的公益青年志愿服務隊、以京港澳青年志愿者為主組建的志愿服務隊、以輕微殘障人士志愿者為主組建的自強志愿服務隊……朝陽區(qū)設置的城市志愿者服務站,結合站點位置、區(qū)域特色、服務團隊,為每個站點賦予特定青年主題。 延慶區(qū)共設有52個城市志愿者服務站點,站點分室內和室外兩種。延慶區(qū)的室外溫度比較低,但是寒冷的天氣并沒有影響志愿者們服務冬奧會的熱情。他們組建了“延慶鄉(xiāng)親”志愿者隊伍,通過開展“愛心接力”志愿服務,為閉環(huán)內工作人員及其家屬提供孩子作業(yè)輔導、心理健康輔導、云端生日會等服務。 石景山區(qū)47個重點社區(qū)站點、4700名志愿者全部為社區(qū)居民,其中包括200戶“冬奧志愿家庭”成員,以“大手拉小手”的方式開展服務…… 李軍會表示,北京作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必定載入奧林匹克運動史冊。城市志愿服務站點是“雙奧之城”的一個重要標志和體現(xiàn),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志愿者是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前行者、引領者。北京冬奧會將始終貫徹“讓志愿者成為冬日京城最美的風景線”的總體要求,不斷擦亮北京志愿服務“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