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2022中國環(huán)境公益機構濕地保護項目調研報告》正式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CEPA濕地教育和保護論壇”發(fā)布。據悉,該報告由環(huán)境資助者網絡(CEGA)在北京市企業(yè)家環(huán)保基金會(SEE基金會)、紅樹林基金會(MCF)、老牛基金會以及萬科公益基金會特別支持下發(fā)起,并委托北京明天美好咨詢服務有限公司(ABC)具體執(zhí)行撰寫,旨在展示中國濕地保護中的民間力量。 該報告通過案頭研究、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對22家參與濕地保護的國內環(huán)境公益機構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梳理國內環(huán)境公益機構參與濕地保護的歷程和作用,總結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和當前面臨的問題,并對未來行動方向進行展望。報告精選了27個濕地保護案例,呈現了對未來中國濕地保護發(fā)展的深度思考,可以成為環(huán)境公益力量進一步深入參與濕地保護行動的參考。 報告顯示,從1949年至今,中國的濕地保護經歷了意識啟蒙、摸清家底、搶救性保護、全面保護階段,并在2022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的出臺和實施而邁入了法制保護階段。并且越來越多參與者也進入中國濕地保護領域積極行動,形成了由政府主導,科研機構、公益機構、企業(yè)、社會公眾及媒體共同參與的保護力量。其中,公益機構在直接實施濕地保護、開展調研、普及公眾保護意識、動員社會化參與方面均發(fā)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張明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