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衡 山下,校舍間,童聲清亮,余音回蕩。 這里是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黃竹小學。趁著課余時間,學校師生和來自衡陽技師學院的支教老師,開始了自創(chuàng)情景劇《有我 少年》的又一次排練。5月30日,這群山村娃將首次登上衡陽市“藝術童伴”主題展演的舞臺。 自2020年開始,衡陽市發(fā)起“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通過結對子的形式,幫助鄉(xiāng)村學校解決藝術教育資源匱乏、經(jīng)費短缺等實際困難,3年多時間惠及鄉(xiāng)村學校180余所、留守兒童4.8萬余名。 讓藝術常伴山村娃,為的是啥?改變了啥? 到鄉(xiāng)間播撒藝術的“種子” 位于衡陽市祁東縣官家嘴鎮(zhèn)的啟航學校,四面青山環(huán)繞,留守兒童數(shù)量占全校學生的八成多。 靠什么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啟航學校創(chuàng)始人陳亮偉組建起校園合唱團,邀請校外專家輔導培訓。沒想到,驚喜接踵而至—— 2020年10月,國家大劇院,啟航學校合唱團在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中獻唱《夜空中最亮的星》;2021年2月,央視春晚,4名啟航學校合唱團成員參與演唱《明天會更好》……這支從大山深處走出的合唱團,接連站上一個又一個舞臺。老師和家長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不僅增加了藝術素養(yǎng),還收獲了自信與歡樂。 關愛農(nóng)村留守兒童,可否從啟航學校的探索中得到啟發(fā)? 2020年11月,衡陽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聯(lián)合相關市直部門共同發(fā)起“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讓一所學校的“藝術童伴”變成更多鄉(xiāng)村學校的“藝術常伴”。 組織鄉(xiāng)村學校、結對學校、幫扶文明單位三方簽訂結對幫扶意向書,舉辦主題展演……衡陽市、縣兩級分別將“藝術童伴”關愛工程納入工作總體規(guī)劃,給予專項經(jīng)費保障,數(shù)以千計的支教老師、志愿者從城市奔赴農(nóng)村,到鄉(xiāng)間播撒藝術的“種子”。 “通過駐衡高?;蚴锌h文明校園、文明單位與鄉(xiāng)村學?!σ弧Y對幫扶,衡陽市幫助鄉(xiāng)村學校解決體藝類教育相關問題,用藝術為留守兒童筑起一個‘心靈港灣’?!焙怅柺形麄鞑扛辈块L、市文明辦主任譚春蘭說。 結對學校缺什么 我們就補什么 早上8點,衡陽市第八中學音樂老師趙峰又一次駕車出發(fā),目的地是衡陽縣金溪中學,往返車程大約需要4個小時。過去3年多,趙峰和同事們每周至少去一次,風雨無阻。 很難想象,僅有354名學生的金溪中學,如今開辦了29個興趣班,涉及合唱、舞蹈、排球、美術、朗誦等多個文體領域。 作為衡陽市第一批參與“藝術童伴”的支教老師,趙峰從來沒有把支教當作工作之外的負擔?!捌h的鄉(xiāng)村學校,藝術教育資源普遍稀缺。像畫畫、舞蹈、樂器演奏這些城里孩子比較常見的課程,山村孩子卻很少接觸。”他說,“看到孩子們渴盼的眼神,會覺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p> “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實施方案要求,結對學校每個月開展不少于1次義務支教活動,指導幫助鄉(xiāng)村學校打造至少1—2個留守兒童藝術教育特色項目。 衡陽市第八中學每周組織支教2次,一次有4名教師參加,每年的支教活動次數(shù)是正常要求的10倍?!爸灰阋?,只要我有?!焙怅柺械诎酥袑W黨委書記寧中平說,“按要求我們只需要打造1—2個特色項目就行了,但是支教過程中,不論是藝術、體育,還是文化課程,我們都傾其所能?!?/p> 選派最優(yōu)秀的體藝支教老師,量身制定幫扶方案。衡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立足文藝方面的師資特長,結對幫扶了5所學校。3年來,學校開展送教150余次,參與人員470余人次?!敖Y對學校缺什么,我們就補什么。”該校黨委書記李來清說。 藝術不僅激發(fā)活力 也浸潤心靈 2009年出生的易夢診,是金溪中學初二學生。從小就愛唱歌的她,因家庭條件限制,鮮有機會接受音樂專業(yè)培訓?!拔页3R粋€人跟著電視或者手機視頻唱歌。有時也會想,如果能有專業(yè)老師教我,會是多么幸福的事。”易夢診說。 “幸?!比缭付?。隨著衡陽市第八中學支教老師們的到來,學校組建起合唱團,易夢診成為合唱團成員。2023年衡陽縣舉辦合唱比賽,31所學校同臺競技,金溪中學合唱團拿到了第一名。 藝術帶來了變化,不僅激發(fā)活力,也浸潤心靈。 祁東縣新嶺小學,孩子們跳完一曲《春三月》,向記者聊起了自己的收獲?!翱鞓贰薄白孕拧薄皦粝搿薄宦暵曧懥恋幕卮鸨澈?,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 新嶺小學語文老師鄧嬌,因為熱愛舞蹈,平時也兼任學校舞蹈老師。日常陪伴中,她感受著舞蹈給孩子們帶來的改變,“剛來學校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沉默寡言。藝術教育就像是一顆種子,這些種子總有一天會發(fā)芽”。 受益的還有鄉(xiāng)村學校的老師們。課前熟悉課件,課中一同上課,課后隨時咨詢——作為支教老師的“助教”,老師們也在教學中成長。 南岳區(qū)金月完全小學舞蹈隊前指導教師李丹莉并非科班出身,只在讀書時上過舞蹈興趣班,“以前教學生跳舞,我在臺上跳,學生在下面模仿。跟著支教老師學習后,我如今知道一門專業(yè)的、受學生歡迎的舞蹈課要怎么上了”。 去年3月,衡陽市“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開啟第二個“三年計劃”?!跋M卩l(xiāng)村學校的師生心里持續(xù)播下藝術的‘種子’,讓種子生根發(fā)芽,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和變化。”衡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玉梅說。 (據(jù)《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