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版面導航 | 標題導航
   第01版:頭版
   第02版:新聞
   第03版:新聞
   第04版:黨建
   第05版:社會治理
   第06版:社會工作
   第07版:社會工作
   第08版:新聞
   第09版:新聞
   第10版:新聞
   第11版:公益資訊
   第12版:新聞
   第13版:新聞
   第14版:ESG
   第15版:志愿服務
   第16版:尋找慈善傳統(tǒng)
為積石山安置點的孩子打開心靈之窗
上海推動基層社區(qū)、公益基金會“跨域牽手”
寧德時代捐贈成立寧德市毓捷教育基金會

版面目錄

第01版
頭版

第02版
新聞

第03版
新聞

第04版
黨建

第05版
社會治理

第06版
社會工作

第07版
社會工作

第08版
新聞

第09版
新聞

第10版
新聞

第11版
公益資訊

第12版
新聞

第13版
新聞

第14版
ESG

第15版
志愿服務

第16版
尋找慈善傳統(tǒng)

新聞內(nèi)容
2024年08月13日 星期二上一期下一期
為積石山安置點的孩子打開心靈之窗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盛夏的一個傍晚,響亮的歌聲從甘肅省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康吊村的居民集中安置點飄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文藝晚會拉開序幕。

   參加演出的除了康吊村的中小學生,還有蘭州大學參加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wèi)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的學生。領唱志愿者是蘭州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李欣,這是她第二次參加“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的歌聲里充滿了激情和力量。”李欣說,這次來到積石山地震災區(qū)居民集中安置點,看到當?shù)厝罕娭刃蚓坏纳?,“很震撼也很感動”?br>
   這個暑假,甘肅高校大學生組建了多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赴積石山地震災區(qū)開展健康義診、文藝下鄉(xiāng)、親情陪伴、心理疏導等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參與積石山災后重建,助力當?shù)厍嗌倌陜和瘽M懷信心開啟新生活。

   樊璟怡是蘭州大學藝術團的一名文藝志愿者。暑假期間,她和藝術團的小伙伴來到地震災區(qū),為當?shù)厝罕妿砹?場文藝演出。

   “教孩子們唱歌、跳舞,與他們一起做游戲,我真切地感受到,雖然地震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但孩子們?nèi)匀环浅酚^?!狈Z怡很珍惜和災區(qū)孩子在一起的機會,鼓勵他們用音樂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打開精神世界的一扇窗?!拔乙彩斋@了很多,孩子們的堅強和樂觀深深地感染了我。”樊璟怡說,這次實踐活動將激勵自己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不懼困難,勇敢面對挑戰(zhàn)。

   除了文藝演出,蘭州大學藝術學院還組織設計專業(yè)學生為積石山鄉(xiāng)村開展墻繪活動,志愿者與當?shù)貎和黄鹪O計,共同在墻面上畫出陽光、花朵等圖案,繽紛的色彩寄托著大家對積石山美好未來的憧憬?!拔覀兿M脡L的方式提升當?shù)厝罕娢幕畹墨@得感和幸福感,同時,通過帶領孩子們一起手繪帆布袋,豐富孩子們的藝術體驗?!贝髮W生志愿者李書紅說。

   暑假期間,蘭州城市學院“卸下‘心靈包袱’——留守兒童心理疏導”志愿服務實踐團來到積石山縣居集鎮(zhèn)勞動村和劉集鄉(xiāng)陶家村,開展心理健康輔導活動。在“共繪自信樹”活動中,孩子們用顏料印下自己的手印,在手印上寫下勵志話語,激勵自己勇敢迎接美好的明天。在“繪畫接龍”活動中,孩子們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看著自己的畫作在他人手中延伸,現(xiàn)場充滿了歡聲笑語。

   日前,積石山縣大河家鎮(zhèn)四堡子村七社安置點的“小石榴籽”思政課堂準時開講。英雄故事、紅色歌曲、主題繪畫、詩歌朗誦……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實踐團的師生精心設計了有滋有味的思政實踐活動,為安置點的孩子們帶來了充實歡樂的暑期生活。

   暑假期間,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聯(lián)合積石山中小學舉行了“同播石榴籽·共筑中國夢”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實踐研學活動,通過實踐研修、理論宣講、志愿服務等活動,引導孩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我們的思政課堂與現(xiàn)實緊密結(jié)合,與時代同頻共振,結(jié)合抗震救災的實際講述身邊的故事,傳遞溫暖的力量。希望通過這堂課,能讓‘小石榴籽’們心中開出民族團結(jié)的‘石榴花’?!睂嵺`團指導教師毛婭楠說。

   在積石山縣劉集鄉(xiāng)高李村安置點,來自西北師范大學和蘭州理工大學的3名大學生,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生動的民族團結(jié)教育課。板房教室里,大家齊唱《愛我中華》,歌聲激情洋溢。

   “大家知道甘肅省有多少個少數(shù)民族嗎?”“這些少數(shù)民族都有哪些特色文化?”來自西北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志愿者張曼琴提問,孩子們踴躍回答,現(xiàn)場氣氛輕松活躍。

   暑假前,得知有機會在積石山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張曼琴第一時間報了名?!白鳛橐幻麕煼渡?,我想利用短暫的時光,為災區(qū)災后恢復重建盡一分力。”為了講好課,張曼琴提前準備了民族團結(jié)相關知識、寓言故事、小游戲等,并反復記憶和練習。

   “暑期以來,臨夏共青團積極對接省內(nèi)外的30多支大學生‘三下鄉(xiāng)’團隊,并在當?shù)卣心剂?00多名志愿者和返鄉(xiāng)大學生深入積石山災區(qū),用實際行動為災后重建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眻F臨夏州委相關負責人說。

  (據(jù)《中國青年報》)